跳到主要內容

展│極痛的美感 看陳界仁編年展筆記







 


北美館近日有個展覽很有趣,在展出不久,展覽者即公開發言批評北美館媚洋。敢提出如此大膽「建言」的藝術家,我想應該不多,陳界仁如此說,不管是否有其政治目的,但很有他個人特色啊,我覺得。


 


初次看陳界仁的作品《加工廠》,是大四時在阿本老師的課堂,當時阿本老師說了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軼事:「陳界仁要求攝影運鏡要很慢、非常慢,慢到後來該攝影去拍別的場合,被要求運鏡慢時,對方還驚訝怎麼可以慢成這樣。」


 


慢、無聲,是陳界仁巔峰時期紀錄片的特色。《加工廠》中,陳界仁邀請許多失業工廠女工重回已成廢屋的工廠,帶有超現實之感,卻又荒涼無比。看似抽象,但看著看著心中那股油然而生的痛,卻又讓你明白,這是經由藝術包裝過的「現實」。


 


北美館的陳界仁編年展很值得一看,但因本人一時無法承受各種蜂擁情緒,因此看了13便作罷。如果各位只是路過想要坐下歇歇腿,我很推薦《路徑圖》,我很喜歡這部片,它讓我深深感覺到為何陳界仁是以「藝術家」之名獲得掌聲。


 


我覺得,從陳界仁張洹等藝術家身上,可以發現,藝術不僅為呈現「美」,同時也呈現痛,或是極痛之後的「昇華感」。每個人選擇自己成為什麼的原因各自不同,有些藝術家矢志要帶給人們快樂平和,而有些藝術家或許則想將人們刻意、下意識漠視的,呈現、記錄下來。


 


一個鏡頭勝過千言萬語,所以慢,才能表達陳界仁的藝術感。


 


延伸閱讀:


蔡國強天上飛、陳界仁地下鑽 (by 佛國喬)


 


插曲1:那天和老陳約了要去美術館,她想看費城展。後來說好在售票口見,但我不見她、她不見我,兩個人都在想是否有其他售票口的時候,卻忽然發現這位天兵居然跑到當代藝術館.....


插曲2:張洹和陳界仁的作品,皆被我定義為「看了會痛」,既然文章中提到,那就順便附上一張張洹的牛肉裝,以及Lady
GaGa
的牛肉裝


张洹.JPG lady-gaga-2.jpg  


留言

  1. 果真是「看了會痛」,
    我不知道有沒有耐力走完全程......


    版主回覆:(11/09/2010 08:47:03 AM)

    我沒有這個耐力,因為實在太龐大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Bye Bye

自從Whitney Huston嫁了個愛吸毒的老公之後 我就開始不喜歡Mariah Carey 雖然我知道這兩個是不同人 但在我心中就是覺得某個程度很相似

寫寫我的朋友之一:巫婆

應該是 2 年前 莫名其妙 加了一個沒上過他課的高中老師的 msn ,最近他的狀態說:「 XX (高中名) 9 班風水真的怪怪的」,我想高中班導如果知道這件事,大概會說 沒有我們班怪 吧 …… 以前大頭說:「劉某的朋友都是怪胎!」但他忘了把自己算在內,其實怪人多了,就沒那麼奇怪了。 彎如住院的時候,偶爾她的病房會變成我們高中小聚會的場所,然後 像老人般 回憶起當年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