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捏陶記

7.JPG


↑猜猜哪個是我做的?


 這已經是2010年3月的往事了(遠目),想起那次體驗,心情依然很好。


 因安西就讀藝術大學的關係,認識一對女方會捏陶、男方拍紀錄片的情侶。我也拜此之賜,在開完刀、過完年,仍得撐著柺杖的初春,來到他們頗具藝術氣息的蝸居玩手拉坏。


 大一、大二時曾在鶯歌玩過一次,但因有機具輔助、材料現成,所以不需太使力就可以拉出尚可的杯子。


 但此次在陶藝小老師的家中,從練土、定中心都要自己來,過程加倍艱辛,而且使我的手拙、安西的手巧對比更加明顯(心有不甘地咬手帕)。


1.gif  


手拉坯看手藝


 在土可以拿來拉坏之前,要先練過,稱為「練土」,目的是要將土中的空氣擠壓出來,在燒陶的過程中才不會因有空氣而碎裂。


 練土有點像揉麵糰,需要力道跟巧勁,陶藝小老師個子嬌小,但練土可不含糊,她說不只是用雙臂力量,而是用全身重力加壓,可節省氣力。


 在上坏之前,要先「定中心」,在「坏」開始轉動時,沾抹些水將練好的土「定」在坏的正中心。水若太多,拉出形狀容易坍塌;水若太少,則難以塑形,容易乾裂。土若沒有定在中心,拉出形狀則會偏斜成不規則。


 陶藝小老師說,定中心是陶藝的基本功,初學者須嚐試多次才能成功。之前去鶯歌玩時,是從此後才開始塑型,簡易很多。


 但安西很快就上手了,我的話……,當然是陶藝小老師跟安西幫忙(顯示為非常沒耐性而且容易放棄)。


9.jpg


練土變玩土


 手拉坏的過程因自覺毫無藝術細胞,也對要拉出什麼沒有想法,我喜歡的反而是和土接觸的感覺。


 在練土的過程中,雙手沾滿泥巴,用盡氣力的擠壓,「擠出空氣」對我來說太過抽象,只是就像小孩子玩著泥巴,邊想像著把空氣泡泡擠出去,邊使勁揉壓。雖然因為和安西手巧、手拙的對比讓我感到羞慚,卻又在練土的過程中意外平和。


 我想跟泥土接觸,或是腦袋放空、專心一致的做單一動作,能釋放出身上的負面能量,使心境平和,尤其像我這種雜念很多的人,更容易感受到這樣的差別。


 有人提倡LOHAS、有人主張慢生活,雖難以實踐,卻也能透過這樣偶一為之的活動,讓腦中、心中紛雜的思緒沉澱,將心緒貫入指尖,體驗與陶土接觸之感,有種通體舒暢之感(被我說的跟清除宿便差不多……)。 


 不用太計較自己的作品不成樣子,體驗手作的樂趣,也許跟逛街、享用美食一樣有快感呢(是嗎)。


 


12.jpg


↑和樂融融陶藝教學工作室。


 10.jpg   


↑一心要為自己做個泡麵碗的安西。


11.jpg


↑陶藝小老師自謙只是練習的作品。




→這對藝術風濃厚的情侶承租的天厝,且租金便宜的驚人,包棟相當於我在台北小套房的價格。而他們把其貌不揚的房子添上些色彩,非常舒適宜人,比許多民宿還美、還有質感。


→關於連拍照片連播可參考這兩篇文章:教學載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Bye Bye

自從Whitney Huston嫁了個愛吸毒的老公之後 我就開始不喜歡Mariah Carey 雖然我知道這兩個是不同人 但在我心中就是覺得某個程度很相似

寫寫我的朋友之一:巫婆

應該是 2 年前 莫名其妙 加了一個沒上過他課的高中老師的 msn ,最近他的狀態說:「 XX (高中名) 9 班風水真的怪怪的」,我想高中班導如果知道這件事,大概會說 沒有我們班怪 吧 …… 以前大頭說:「劉某的朋友都是怪胎!」但他忘了把自己算在內,其實怪人多了,就沒那麼奇怪了。 彎如住院的時候,偶爾她的病房會變成我們高中小聚會的場所,然後 像老人般 回憶起當年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