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004 共生│主的懷抱

外公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行動自如時,風雨無改每周都上教堂。他在浙江


外海的舟山群島長大,自小受傳教士薰陶,我未曾見面的太外公、太外婆也都是天主教徒,外公在中國的子姪輩中,有一人從事神職,為神而奉獻。


宗教信仰對我並不陌生,我讀天主教幼稚園(其實只有半年)、基督教國中,小學時老師是佛教徒,媽媽好友是熱心的慈濟會員,小學時也曾在同學家跟著外國傳教士讀聖經。無論是佛教故事或聖經故事,我都略有耳聞,但即使在耶誕節的彌撒,極之感人的氣氛中,我也從未動過受洗(領洗)的念頭。


許多宗教的道義都十分美好,除了部分宵小借神之名行歧視之實(或戰爭)外,偶爾聽之受教,都覺得是在洗滌身心靈。


外公的病,帶回來兩隻迷途的羔羊,為了祈禱外公的健康,媽媽和阿姨開始週週上教堂。我在嘉義的童年對教堂也有印象,彩繪玻璃、十字架上的耶穌,挑高的天花板,自有股神聖不可侵的威嚴。


以前我常常想,外公的前半生顛沛流離,先是氣喘折磨,後是離鄉背井,終身思念母親,來台後也遇過危及生命的難關,直到老年又受癌症侵襲。


阿公第一次開刀前,曾默默流淚,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見他哭,我們從來沒有人主動告知他的病情,當時也還未檢查出原發病灶,但他似乎明白。進手術房前,我很害怕,在外公耳邊說:「我很愛你。」那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說出我對外公的感情。


手術後第二天,洪總主教親自到醫院探望外公,外公雖然虛弱,卻很興奮,眼裡有住院後再也沒見過的光采。隨後,他的教友也紛紛來訪,帶來問候與宗教同修的力量;而附近修會也有修女領著教友團,關心住院病人,一次次位阿公祈禱平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Bye Bye

自從Whitney Huston嫁了個愛吸毒的老公之後 我就開始不喜歡Mariah Carey 雖然我知道這兩個是不同人 但在我心中就是覺得某個程度很相似

寫寫我的朋友之一:巫婆

應該是 2 年前 莫名其妙 加了一個沒上過他課的高中老師的 msn ,最近他的狀態說:「 XX (高中名) 9 班風水真的怪怪的」,我想高中班導如果知道這件事,大概會說 沒有我們班怪 吧 …… 以前大頭說:「劉某的朋友都是怪胎!」但他忘了把自己算在內,其實怪人多了,就沒那麼奇怪了。 彎如住院的時候,偶爾她的病房會變成我們高中小聚會的場所,然後 像老人般 回憶起當年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