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步道│花蓮秀林.春初犬伴行:平坦好走的砂卡礑步道

6-1


↑從砂卡礑步道入口處眺望,明顯可見傍溪而建。 


 原本在花蓮行首日就要走砂卡礑步道,下午抵達時,卻發現大批旅客塞住入口,也遍尋不到停車位,因此隔日七點便出門,走一段風光秀麗又好走的步道。


 


◎砂卡礑步道介紹


全長: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現在長度:到五間屋約2公里


時間:以個人來說約40分鐘來回


造訪日期:2014.03


鄰近: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開車1分鐘)、燕子口(開車6分鐘)、紅瑛茶坊民宿(開車5分鐘)


6-8


↑認真的伯伯。 


插播:台灣最美的風景


 在回程路上,約上午八點,看到一名穿著反光背心的伯伯沿路撿拾垃圾,雖不知是雇用人員或是志工,但他細心、認真,令人感佩,謝謝您維持步道的美麗與清潔。


6-2


↑十分好走的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步道沿溪而行,由於有樹木及岩塊遮蔽,我想夏天應該也十分涼水,有些路段也可看到步往溪邊的缺卡,應該有不少人被清澈的溪水誘惑,而去泡泡腳消消暑吧。


 6-3


↑其實比較困擾我的是這鐵釘,初次看到。 


 步道其實沿路風景很秀麗,有時是大石塊,有時是小石頭,路面寬度也可供機車通行,早上七點去走,至少也看到三台機車擦肩而過,幸好遊客不多,不影響心情。


 6-4


↑看似一線天,但寬度足以讓兩、三人通行。 


 不過也因為過於平坦,走久了稍嫌無聊,我們在返途中遇到陸客(聽口音猜測),還有人問「之後的路也跟現在差不多嗎?」貌似覺得無聊。


6-5


↑部分區域,確實可能撞頭,但身為地虎身高,我免驚!  


 我覺得,看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對於砂卡礑的步道,會更有感覺。這條路,原先是為了水力發電而逐,也是太魯閣族原住民的生活足跡,至今仍可看見族人在步道上販賣食物謀生。


 6-6


↑步道上拍步道。 


 以下節錄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對於步道的介紹:「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部落舊名為「砂卡礑」(Skadang)。距步道入口約2公里處的五間屋,舊名為「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斯維奇」(Swiji)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


 6-7


↑步道終點五間屋,有族人賣食物。 


 紅瑛茶坊民宿主人信哥說,以前能走到三間屋時,風景更美,不過因為風災還是水災,導致後面道路中斷,不再適合通行,因此我和Lucky也走至五間屋便折返。


 6-9


↑返程途中,看到旅客出沒。紅色橋的左側即有停車場。 


步道平坦好行,很適合親子或年長者輕鬆運動, Lucky家的公主犬Fi也很雀躍,幾度暴衝,差點累死沒體力的我。


 6-11


↑步道口,需沿梯子往下。 


若在花蓮的時間有餘裕,不妨可來這條清涼好走的砂卡礑步道。


 6-12


↑推測應是砂卡礑溪與立霧溪交會處,涓涓細流為砂卡礑溪。 


→不認識植物和昆蟲、動物,走步道其實少了很多趣味。


更多我的運動→請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Bye Bye

自從Whitney Huston嫁了個愛吸毒的老公之後 我就開始不喜歡Mariah Carey 雖然我知道這兩個是不同人 但在我心中就是覺得某個程度很相似

寫寫我的朋友之一:巫婆

應該是 2 年前 莫名其妙 加了一個沒上過他課的高中老師的 msn ,最近他的狀態說:「 XX (高中名) 9 班風水真的怪怪的」,我想高中班導如果知道這件事,大概會說 沒有我們班怪 吧 …… 以前大頭說:「劉某的朋友都是怪胎!」但他忘了把自己算在內,其實怪人多了,就沒那麼奇怪了。 彎如住院的時候,偶爾她的病房會變成我們高中小聚會的場所,然後 像老人般 回憶起當年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