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讀│閱讀在地《新加坡,原來如此》

 



讀這本書,是因為去了新加坡,想起搭廉航時間難以打發,臨出發前還是抓了本書放後背包,在去程飛機上,讀了此書,對於常民眼中的新加坡,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作者文筆俐落、有自嘲式幽默,從生活中看時事,讀來輕鬆有趣。



新加坡,原來如此!:一個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公民真心告白




 



作者:李慧敏



台灣出版時間:2015.03



書籍來源:圖書館借的



 



國中畢業旅行曾去新加坡,當時留下連點餐都要用英文,以及新加坡向馬來西亞買水,又把水賣回給馬來西亞等印象,當時去了魚尾獅公園,也去了烏節路放風,還有鳥園等景點,這次同樣是走馬看花式旅遊,不過讀了書,對於在地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會。



 



作者是個客家妹,能聽懂客家話,在她年幼時,生活的組屋中,還能聽到來自各地鄰居所說的方言,但隨著官方語言為英語、華語統一化,方言彷彿漸漸消失。作者用回憶(說到海南腔鄰居託她買東西那段,我差點笑出來,也對「不懂但裝懂」很感同身受)、半批評(前總理的語言政策,讓文化消失於洪流)又半自嘲的方式,陳述母語消失的狀況,她還會說、聽得懂客家話嗎?邊看書時,我邊想著。



 



母語是否重要?新加坡華人約佔7成,但也有馬來人、印度人、少許阿拉伯人,以及來自鄰近國家、歐美國家的外國人,多種族群共同生活於一個小島,文化的多元性,可見一斑。但對於管理者來說,如何「車同文、書同軌」才是考驗,因此不相干的英文成了官方語言吧?



 



作者在書中也敘述,不再說中文的華裔,以及他們驕傲的嘴臉,和喜愛中文卻因英文遜色而學業表現輸人一截的狀況。



 



對於政治,作者在書中以與朋友的互動,凸顯對選舉、執政黨與反對黨的看法,新加坡的政策與台灣大不相同,採取雙首長制,總統相當於虛位元首,但人民投票僅能選總統,而非選出具有執政實權的總理。



 



作者的朋友在失業時批評時政,卻在進入公務體系工作後,漸漸變得沒有聲音,這彷彿也凸顯了新加坡年輕人,對於生活與政治的巧妙平衡。作者也說了,許多新加坡人喜歡執政者帶來平穩的生活,卻也對此有所質疑,只是質疑和批判的力度小了很多。



 



她筆鋒一轉,提到相對自由的台灣,亂哄哄的國會是否能帶領台灣進步?而龍應台對於新加坡的批評,造成的討論,也顯得有趣。不在新加坡,又有哪裡適合華人居住?



 



我們在新加坡遇到的華裔計程車司機,他的父親因無法接受「自己人打自己人」,從金門搬家到新加坡,他不僅熟悉新加坡的狀況,包含軍情、政治等,對於鄰近國家,包含他的家鄉台灣的一切也十分了解,在他身上,我發現自己的閱讀範圍太過狹隘,但也想到了作者的疑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Bye Bye

自從Whitney Huston嫁了個愛吸毒的老公之後 我就開始不喜歡Mariah Carey 雖然我知道這兩個是不同人 但在我心中就是覺得某個程度很相似

寫寫我的朋友之一:巫婆

應該是 2 年前 莫名其妙 加了一個沒上過他課的高中老師的 msn ,最近他的狀態說:「 XX (高中名) 9 班風水真的怪怪的」,我想高中班導如果知道這件事,大概會說 沒有我們班怪 吧 …… 以前大頭說:「劉某的朋友都是怪胎!」但他忘了把自己算在內,其實怪人多了,就沒那麼奇怪了。 彎如住院的時候,偶爾她的病房會變成我們高中小聚會的場所,然後 像老人般 回憶起當年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