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之光?

要先恭喜盧彥勳打進溫布頓8強,即使他至此止步也不要緊,畢竟這已是台灣本土出身選手的最佳成績。


 http://img.epochtimes.com/i6/808110903211462.jpg


但要稱他台灣之光,也可以免了。在和Roddick結束近4個半小時纏鬥後、用對我而言超親切的口音回答外籍記者提問後,有個聽似台灣女記者問他,被稱為台灣之光的感想是什麼?


盧彥勳回答很正面,在耗了6年走到這一步,他說他這樣的成功或許能讓其他人知道,他們也可以做到自己想追的夢。


乍似官腔的答案從盧彥勳口中說出來,卻成為凝聚無數汗水淚水的肺腑之言。這個在2008年北京奧運憑己之力打敗墨瑞的網球選手,是個雞販栽培出來的兒子。國中時我只關注王宇佐、謝淑薇的發展,對這個看似追尋王宇佐步伐的少年並無太多心得。


直到有天翻報紙看到他要把冠軍獎盃獻給在天上的父親時,深感動容,開始關注這位看似樸實的選手。我想除了他本身對網球的熱愛外,對父親的懷念或許是他不斷挑戰溫布頓的驅動力。


失敗一次,因為不甘心,會想再挑戰一次。失敗兩次,有點灰心,但因年輕仍不服輸。多數網球選手在拿大滿貫時都是20出頭的年紀,而盧彥勳今年已經26歲,他仍在為了不斷創新紀錄而在綠地上奔跑。


他沒拿過多少個冠軍,在他第一次挑戰溫布頓時,受到媒體青睞並不意外,然而第三年、第四年,甚至在今年,有人說他已經逐漸走下坡。


這樣的他,其實是台灣網壇數一數二的好手,已有資格退役擔任教練,像退隱花蓮經營民宿、訓練偏鄉小選手的前奧運跆拳道得主陳詩欣一樣,把豐富的國際比賽經驗傳承給下一代,挖掘有潛力的選手。


但他選擇自己來,在媒體已經懶得報導他第幾次止步於溫布頓第幾輪時,他沒有放棄自己。他說,堅持是他贏的契機;他說,球是圓的,只要肯打,就有贏球的機會。


 


2008年,中時電子報有篇會讓人想再一次痛罵體委會(或政府)的報導,代表國家征戰奧運的盧彥勳沒有隨行教練,而體委會甚至沒有幫他申請教練證,他的臨時教練還得拿著贈送門票,在觀眾席看他打球。


 


離譜嗎?我也不知道,台灣的網球選手幾乎都有個熱愛網球的爸爸加持,但在他成年、正要選擇自己的出路之際,他的父親卻已無法在場邊為他叫好。


 


還好他打贏了墨瑞,這些委屈還有人願意寫、有人願意關注。但,眾所皆知的是體委會(或政府)又會找什麼名義為自己開脫。看看其他國家是如何培育選手的,就會知道盧彥勳的表現已經超脫台灣之光,簡直就是台灣奇蹟了。


 


寫到這裡,我只是好奇,不知道戴遐齡是否曾經幻想過,如果她還在體育選手時有國家資源挹注,是不是會成為舉世皆知的選手?


 


因為成績不可預測、人性變化多端,不是每次投資都能有所回饋,才顯得比賽有趣。無法臆測盧彥勳會晉升到哪裡,但希望他的佳績,能讓他的哥哥不再流淚自責自己才能不夠、無法陪弟弟練球;能讓其他有天份的選手,不必再為籌比賽經費奔波;能讓國家意識到,配給教練和防護員有多重要,如果他們非得以愛國心逼迫選手代國征戰的話。


 


別罵那些移民到其他國家的優秀選手,他們真的很辛苦,無論如何,請給那些不放棄自己、總在挑戰自己紀錄的選手們,一些溫暖與熱情。(其實我也很好奇,如果盧彥勳改披中國袍,他又會成長到哪裡?)


 


希望這位從不忘強調自己是雞販之子的優秀選手,能在溫布頓的草地上達成自己的目標,但不論在哪停戰,盧爸爸一定會以這個努力萬分的兒子感到驕傲,而這份驕傲只屬那些曾真心誠意栽培他、援助他、支持他的人所有。


 


話說回來,就精神層面來看,他絕對是指標性的台灣之光。但他的成績若被有些人士拿來炒作,就顯得可笑了。


 


(圖片來自於大紀元:http://img.epochtimes.com/i6/808110903211462.jpg


留言

  1. 你寫出我的心聲了。

    如果說有些人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是因為台灣無法提供給他們這樣的環境,我只覺得在他們有些成就之後,硬給他們冠上「台灣之光」的我們,真應該感到可恥。

    因為這塊土地只是他們的家鄉,並不是孕育他們發光發亮的基石。


    在過了這麼多年後(產生過數個台灣之光後),我們依然只停留在自爽的階段,甚至沒有一個正經的討論為什麼台灣不是他們成功的舞台。


    P.S 一直沒有冒出水面打招呼,希望沒有嚇到你。

    我相信,你會是一個好媒體人,加油!

    回覆刪除
  2.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新聞剛出來的時候才剛有這種感覺,你也才發出文章沒多久,
    然後就(終於)有新聞也有這種感覺了......

    希望台灣哪一天能有心栽培出真正的台灣之光,
    我悄悄期待有那一天出現的時候。
    (雖然很渺茫,可是我還是會這樣期待這樣一個自爽+可恥的台灣能夠有這樣的一天)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買│台北師大商圈.買la diseño的靴子要百思➹

原本我對這家店的印象很好,店內有許多有趣的玩意、獨具設計感的商品。即便是我很生氣的現在,我也還是覺得這間店值得一逛。 2009/10/24,老陳找我去逛師大夜市買老白的禮物,本來沒打算要買什麼,直到我看到一雙我頗喜歡的靴子,它有我一直在尋找的鞋底,加上外型簡單、顏色也合我意,便有了想買的心情。

作品.§0 寫在開始之前

這個專欄是因應課程要求而設,如果不是想要學分,我可能 拖 了好幾年 都不會動工。 任由這些雜亂無章、沒有條理的心得繼續留在腦袋中發酵。 不過,寫出來又何妨?或許還有被看見的可能。 在這次的作業中,我所做的不過就是結合我的觀察、打工心得、上課所學所寫的幾篇文章。 一方面是交作業,另一方面是自我的實踐與實驗。 此外也想透過痞客幫的功能,檢視文章是否具有實用價值。   (圖說: 「誰連結我」 的功能,可看出是透過什麼連結、關鍵字搜尋到此部落格)     這一次的主題 以移工、新移民族群 為主,目的是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所我觀察到的移工、移民。 當然我本身的了解也是不足的,起碼希望能做到「 正視自己心中的偏見 」的地步。 畢竟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的生活都太封閉了……。     以下是本次實驗的目錄 ㄩㄝˋ語課 (了解從認識開始) 他/她所身處的陌生世界 (台灣人的偏見)   越南女性都很瘦? (文化層面,含新聞比對)   從打外勞很好玩? (誇張事實) 從「我要休假」到「還沒休假」 (移工的血淚) 四方來春 (側寫四方報)   以後我成為記者的機率不高(有鑑於我的腳),但我想,繳了4年學費不能白費,就算是個小小的部落格,我還是想實驗看看自己所寫的東西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畢竟林宇玲老師都語重心長的要我們思考: 「我們作為記者,不論是拿筆或拿相機,究竟對這世界能做什麼有益之事?」 部落格,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場域,也許我會 就 這樣一直寫下去,透過我的眼、我的筆,寫出我所認知到的世界。 拜託請各位被我強迫或自願性觀看文章的人留言,讓我知道你們的想法,謝謝!(如果有錯字礙眼,也請幫我挑一下!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