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那一夜,他們為什麼來凱道

R0011254.JPG


 午夜12點半,我坐在人行道邊緣,看著人群中兩位阿伯蹲在柏油路中,撿拾著稻穗。先用手掌捧著,往袋子裡倒,撿到最後,只能用指尖一粒一粒從柏油路縫間挑起,很有耐 心地、不放過任何一粒似的,阿伯說:「這些,還可以種更多。




「一ㄍㄥ稻,一ㄍㄥ水」是我在學煮飯時,阿嬤說的「準則」,這樣煮出來的飯才不會太硬或太軟。但這一「ㄍㄥ」,是多少株稻的結晶?我一點概念也沒有。


 


清晨5點半,吃完早餐回到凱達格蘭大道,坐在鋪著隔熱墊的地上,望著穿黃杉的阿伯,整理斜靠在牆上、帶來抗議的稻米。青綠色的株苗上結滿了金黃色的稻穗,國小童詩班教導擬人化時,會說「稻穗謙虛地彎了腰」。


 


帶它來台北的人們,腰桿也不是筆直的。長期耕作、年紀漸長,這些阿公阿嬤、阿伯大嬸們,若不是挺著肚子,就是佝僂著身子。直接盯著他們時,他們通常會報以一笑,也許像我阿嬤常說的:「你比較聰明啦!我又不識字……。」


 


他們唯一的生存技能,或許就是種田。


 


在會場上遇到同系的學妹,她說她家原本也種稻,但因為高鐵的關係徵收了部份土地,後來改種經濟產值高的作物如甘蔗等,但最後就種自己家裡吃的菜。這次她陪從新竹北上的舅舅來凱道,因為舅舅家的田,不久也要被徵收,改蓋大學。


 


夜半時分,舅舅仍戴著斗笠,直到他告訴我,種米可以賣多少錢、要付多少錢時,才將斗笠拿下,半用國語、半用台語的解釋,因為所得還要付錢給幫忙收割的、賣農藥的,所以其實也所剩無幾。


 


斗笠下的頭,很平,舅舅的臉一如我對農人的印象,很憨厚,卻很憂心,沒有笑過。他說他們那裡來了3輛遊覽車,想來這裡看看有沒有希望,能不能改變什麼,不然到了年底,他們的地,也要被徵收了。


 


最近關於大埔的新聞,不管哪個媒體大概都會提到政大地政系徐世榮老師說的話:「台灣徵收土地的面積是日本的十倍。」


 


讀過台灣歷史的,也約略知道台灣有段時間是以「農業扶植工業」,只是我從來沒想過,這段日子沒有結束。


 


在吃著麵包的我們,大概都不知道台灣小麥(麵包的原料)產量很少,在幾年前,幾乎沒什麼人種,現在種的量,也絕對不足以支撐國民所需。但在幾十年前,台灣是種小麥的,但因為「糧食政策」,政府不鼓勵農人種小麥,於是改用進口,順便解決美國糧食過剩的問題。


 


一年兩期收成稻米的台灣,看似沒有「糧食危機」的問題,官方說法也會說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高達9成,但那只是指稻米的部分,根據17日抗議行動主辦單位的說法,這些被徵收的、仍在耕作的土地高達34百公頃。


 


其實這次引發群情激憤的大埔毀田事件,要被徵收的土地面積尚不足10公頃,但感謝苗栗縣政府的無腦粗暴,讓更多人得以知道台灣土地徵收相關條文的漏洞有多大(是啦,更別提前幾天草率通過的農再條例)。


 


如果說,被徵收的土地有實用價值,是在「不得不」的情況下,無奈地只能要這塊土地,大埔農民的犧牲或許可以帶來經濟利益(是,仍是唯利是圖的台灣人心態)。但問題是,苗栗縣政府根本也無法具體提出徵收這塊地要幹麼,模稜兩可地說,啊,要擴大工業園區的用地。


 


可是啊,全台灣(甚至光看苗栗縣)還有多少空閒的工業園區用地,何必非得動用這塊得過優良米的沃土?R0011257.JPG


 


原本只是單純的想去凱道晃一晃、看一看,屁股卻不自覺的在那生根,還遇到些有趣的人。其中一位抽菸草的建築師說,他是為了全體及個人的利益前來抗議,因為,若這樣的粗暴的徵收方式通過了法院認可,之後的土地徵收案也可比照辦理。


 


吵架時我們都很愛說,「你之前還不都那樣!」這樣的方式在法院好像也行得通呢。


 


其實,我也不知道苗栗縣政府在急什麼,再過個一、二十年,這些農民老死、後繼無人之後,後代子孫對耕種沒興趣,要徵收也相對容易。


 


630日左右,出現過一則「98%地主要求縣政府快點徵收」的新聞,這個數字來得荒謬,他們說,在抗爭的只是少數230戶,但這些少數,持有的土地面積卻是佔大戶。


 


祖先傳承下去的土地若無立遺囑,分散給所有後代子孫,每個人分到的面積少,但人數眾多,在土地徵收相關條文中,這些不耕種、甚至也不住在當地的多數地主,只要同意被徵收,就會得到一筆錢(其實應該也不多啦!)對他們來說,應該沒什麼差,因為他們又不住在當地,對土地沒有認同感


 


光回想「汗滴禾下土」這句詩文,就知道種田絕不是件輕省的事,這些農民居然要為了這種辛勤勞動,數度北上抗議(近一個月,就來了4次),圖得只是保住他們的生存方式而已。


 


我車禍受傷有2個月不能自行如廁,住院3天,老媽就急叩阿嬤換手。因為很痛加上沒有安全感,我半夜其實都睡不著,稍有翻身,阿嬤就會立刻醒來問我是否要上廁所。


 


即使是這樣擔心、悉心看護我的阿嬤,在台北住了2周之後,就回台中透透氣。更遑論那些腳踩黑土長大的農民,若要他們搬到集合住宅,終日無所事事,應該也會受不了吧!


 


回到經濟層面的考量,農業用地一坪賣14,但住宅用地一坪可以賣到48喔!如果大埔的土地事後拿來蓋「科技園區周遭商圈、住宅」,這些農民的犧牲,又是所為何來?


 


718日,各路農民在總統府前祭拜五穀神,用的是桃園地下鐵自救會的茄子,大埔、二林的米,彎寶的地瓜……等各地自救會的作物,他們餵養、呵護土地什麼,土地也給予不會餓肚子的回饋。


 


他們也按時繳稅、買農藥,而「國家機器」又給了他們什麼?又是什麼力量讓這些沉默、安分守己、分散各地的農民,群起抗議?


 


吃著米飯的人,或許都不該漠視國家機器的惡行,除非日後我們都甘願改吃泰國米。


 


不過台灣米,好吃多了!


 


如果對台灣米有興趣,可以看看《掌生穀粒》一書,或部落格,創辦人是一對夫妻,老公原是商業攝影師,老婆是廣告文案企劃,因此他們的部落格和書,都是圖美文精,可以透過這樣精緻商業包裝的行銷手法,認識有機耕作台灣米、以及農民的臉孔。


 


如果對糧食問題有興趣,不妨可看《糧食戰爭》一書,書中以國際性的視野探討現今普存的糧食問題,從韓國、印度農民自殺事件,不妨省思過去、現在及未來的台灣,以及背後的糧食策略。


 


大埔事件,反映的絕對不是吳敦義說的「地方處理不周」幾字輕描淡寫提過的地方問題,而是中央政府的決策思維。


 


他們減低營業稅,卻大肆徵收土地,不管是要圖利誰,犧牲的不只是這些將頓失依靠的農民,還有將被埋在水泥地底下的土地。千萬年的累積,要毀於一旦,其實很快。


 


是說,那天民眾15個小時靜坐,理性、平和的抗議方式,只獲得總統府公關室2分鐘的「接見」,是不是也太無情了一點?




 





 


相關文章:2010.6.30 一點關於苗栗大埔的筆記


留言

  1. 看著這篇文章,覺得很有感觸!
    讓人想掉眼淚~~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買│台北師大商圈.買la diseño的靴子要百思➹

原本我對這家店的印象很好,店內有許多有趣的玩意、獨具設計感的商品。即便是我很生氣的現在,我也還是覺得這間店值得一逛。 2009/10/24,老陳找我去逛師大夜市買老白的禮物,本來沒打算要買什麼,直到我看到一雙我頗喜歡的靴子,它有我一直在尋找的鞋底,加上外型簡單、顏色也合我意,便有了想買的心情。

作品.§0 寫在開始之前

這個專欄是因應課程要求而設,如果不是想要學分,我可能 拖 了好幾年 都不會動工。 任由這些雜亂無章、沒有條理的心得繼續留在腦袋中發酵。 不過,寫出來又何妨?或許還有被看見的可能。 在這次的作業中,我所做的不過就是結合我的觀察、打工心得、上課所學所寫的幾篇文章。 一方面是交作業,另一方面是自我的實踐與實驗。 此外也想透過痞客幫的功能,檢視文章是否具有實用價值。   (圖說: 「誰連結我」 的功能,可看出是透過什麼連結、關鍵字搜尋到此部落格)     這一次的主題 以移工、新移民族群 為主,目的是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所我觀察到的移工、移民。 當然我本身的了解也是不足的,起碼希望能做到「 正視自己心中的偏見 」的地步。 畢竟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的生活都太封閉了……。     以下是本次實驗的目錄 ㄩㄝˋ語課 (了解從認識開始) 他/她所身處的陌生世界 (台灣人的偏見)   越南女性都很瘦? (文化層面,含新聞比對)   從打外勞很好玩? (誇張事實) 從「我要休假」到「還沒休假」 (移工的血淚) 四方來春 (側寫四方報)   以後我成為記者的機率不高(有鑑於我的腳),但我想,繳了4年學費不能白費,就算是個小小的部落格,我還是想實驗看看自己所寫的東西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畢竟林宇玲老師都語重心長的要我們思考: 「我們作為記者,不論是拿筆或拿相機,究竟對這世界能做什麼有益之事?」 部落格,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場域,也許我會 就 這樣一直寫下去,透過我的眼、我的筆,寫出我所認知到的世界。 拜託請各位被我強迫或自願性觀看文章的人留言,讓我知道你們的想法,謝謝!(如果有錯字礙眼,也請幫我挑一下!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