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遊│新北深坑.深坑半日遊之老街感嘆

手術前突如其來的想出門走走,想甩脫既深又重的罪惡感。不過事實證明,即使步行運動所產生的腦內啡,及郊外令人心曠神怡的綠意,依舊無法消除心靈業障。


不過,此行讓我發現,沒有伴的市郊小旅行,也可以愜意愉快。


5.JPG


↑大正年間的巴洛克建築風格與閩式騎樓,造就美麗的圓拱。





複製老街 難取悅挑剔遊客


4.jpg  雖然肚子很餓,但滿街都是大型餐館,一個人吃飯不好意思坐圓桌,於是先走一圈。中途意外發現老街整建中,一排新穎紅磚、穿汗衫的工人來回穿梭,在施工招牌上看到熟悉的「徐裕健」,沒來由的惋惜。 


聽聞「徐裕健」大名,是2006年採訪當時重建好的三峽老街,在人行道的仿古排水口上,看到「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字樣。當時對三峽老街整齊又不失古意的模樣印象深刻,一排中西合璧建築彷彿脫胎換骨,赫赫有神。


2010年也曾造訪剝皮寮老街,雖風格不同,卻是一樣紅磚、洗石子……等仿古建材,配上刻意營造的舊時代氛圍,一面拍照一面有些興致缺缺。


而這次看到第一階段完工的深坑老街,二層樓高的「亭阿腳」,建築型態與三峽相似,仿佛直接複製三峽經驗,套用在深坑老街上。


為不影響店家營生,深坑老街採分段修復,前段街頭仍維持灰黑的水泥牆舊貌,中段以後已砌上紅磚,復古意味濃厚。


只是,堆上了相同的磚瓦,將所有建物用相同素材翻修,再往水溝蓋印上自己的標記,對我而言,這已經不是深坑的老街、不是三峽的老街、不是剝皮寮的老街,而是徐裕健的老街。


或許我會同意,三峽老街不翻修就沒有人潮;或許我也認同,深坑老街的屋子年久失修,確實該修繕。只是,偶爾我也會思考,或許我會覺得像鬼屋般的三峽老街更吸引人?或我就是愛下雨的深坑那股斑駁的濕意?


我懷念的不會是困在紅磚中的古樹,不是貼上新皮的舊靈魂,如果,能看到老街面溪的那排房屋,像以前一樣是可供船泊岸的小港,或許也別有一番風味吧。(好啦,其實我也有看到屋瓦下的地基早就被填塞淤積了。)


這樣的「複製古蹟」,其實很沒意思。拍拍照,留下「到此一遊」的紀錄,然後呢?真的會讓陌生遊客對在地歷史產生興趣嗎?新皮老骨真的會吸引更多人潮嗎?


會不會有其他人跟我一樣抱怨,為何台北的老街都長得那麼像? 


老之所以老,就是因為它不新啊!建城百年的都市,或許需要一點斑駁的痕跡吧?或許也需要「完整保存」來提醒執政者們,在半世紀以前曾容許建商建了一批毫無美感的建築啊!




小廟、豆瓣醬與排擠單身


2.jpg


抱怨歸抱怨,仍忍不住拿出相機拍了幾張照。但實在是沒有多觀察的興致,決定先滿足口腹之慾。


選了間少見的路邊攤,入坐後才發現這間小店的桌、椅都侵占的神明的前院,真是奇妙。


不過食物味道普通到我覺得自己煮還比較好吃。麻辣臭豆腐沒有辣味;桂竹筍也不入味,讓我有些後悔,早知道便厚臉皮去大店佔圓桌。 


而且因我選的位置正對攤位,可以看到老闆的烹調方式,竟然是拿出……現成的豆瓣醬,哎呀好失望。


一個人旅行,就是會感受到社會排擠單身之處,真希望我早日養成「即使一個人也能大方坐大桌」的勇氣。


 


遊覽車與無緣的永安居


1.jpg


3.JPG


↑酒足飯飽後,看見保存良好的三合院民宅,與景美溪,好美。


旅程的終站本來是永安居,但走到附近看見側門深鎖,以為已到不開放時間,於是便隨著偶遇的老人團,往山的方向前進。跟隨著人多的地方去,必有好玩之處,但沒想到走了約莫十幾分鐘,這些長者們便上了遊覽車……。


頓時覺得被拋棄的我搭上回程公車後,看見原來我以為是永安居的側門只是一般民宅,當天永安居其實是開放的……。


於是我的周間半日遊便草草結束了。再見了,無緣的永安居!


 


→更多我的遊記:點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買│台北師大商圈.買la diseño的靴子要百思➹

原本我對這家店的印象很好,店內有許多有趣的玩意、獨具設計感的商品。即便是我很生氣的現在,我也還是覺得這間店值得一逛。 2009/10/24,老陳找我去逛師大夜市買老白的禮物,本來沒打算要買什麼,直到我看到一雙我頗喜歡的靴子,它有我一直在尋找的鞋底,加上外型簡單、顏色也合我意,便有了想買的心情。

作品.§0 寫在開始之前

這個專欄是因應課程要求而設,如果不是想要學分,我可能 拖 了好幾年 都不會動工。 任由這些雜亂無章、沒有條理的心得繼續留在腦袋中發酵。 不過,寫出來又何妨?或許還有被看見的可能。 在這次的作業中,我所做的不過就是結合我的觀察、打工心得、上課所學所寫的幾篇文章。 一方面是交作業,另一方面是自我的實踐與實驗。 此外也想透過痞客幫的功能,檢視文章是否具有實用價值。   (圖說: 「誰連結我」 的功能,可看出是透過什麼連結、關鍵字搜尋到此部落格)     這一次的主題 以移工、新移民族群 為主,目的是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所我觀察到的移工、移民。 當然我本身的了解也是不足的,起碼希望能做到「 正視自己心中的偏見 」的地步。 畢竟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的生活都太封閉了……。     以下是本次實驗的目錄 ㄩㄝˋ語課 (了解從認識開始) 他/她所身處的陌生世界 (台灣人的偏見)   越南女性都很瘦? (文化層面,含新聞比對)   從打外勞很好玩? (誇張事實) 從「我要休假」到「還沒休假」 (移工的血淚) 四方來春 (側寫四方報)   以後我成為記者的機率不高(有鑑於我的腳),但我想,繳了4年學費不能白費,就算是個小小的部落格,我還是想實驗看看自己所寫的東西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畢竟林宇玲老師都語重心長的要我們思考: 「我們作為記者,不論是拿筆或拿相機,究竟對這世界能做什麼有益之事?」 部落格,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場域,也許我會 就 這樣一直寫下去,透過我的眼、我的筆,寫出我所認知到的世界。 拜託請各位被我強迫或自願性觀看文章的人留言,讓我知道你們的想法,謝謝!(如果有錯字礙眼,也請幫我挑一下!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