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外公的大江大海1:不著邊際的影子

01.jpg  


 一切都要從我外公八十歲那年開始說起。


 記憶中的外公,是個沉默的好人,在我能溯及最早的印象便是他牽著我的手上街買糖。在外婆用「細竹子」打我之後,外公便擔當那個嚴詞講理又溫和撫慰我的角色。 


 幼承庭訓雖不嚴謹,也聽了不少外公的道理,但對於外公本身,我卻知道的不多。除了小學填寫身家資料,總會想寫上外公身分證上的註記──定海,又或是知道外公在醫院上班、說話腔調重到一般人聽不懂、還有,從外公身上,我早早知道「外省人」這個名詞。


 在家裡,外公是個異類。他不是會和親戚夸夸其談的人,在嘉義時,他會整理他的醫療器材、病歷等;搬到台中後,他蒔花種草、寫寫文章。他是一道沉默安靜的影子,將所有的言語和意見都鎖在心裡。


 外公八十歲那年,寫了篇《八十自述》,家人口中的「出逃大陸」、只見影不見人的「姥姥」、外公早年身世的模糊認知開始有了輪廓,媽媽和阿姨看了文章都說,「爸,你都沒跟我們說過這些。」總是瞇起眼笑得十分和藹的外公,不再只是我心目中認識的他。


 《八十自述》平鋪直敘他從小至大的的健康情況,對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況頗有自得之意。但我們都注意到外公的兒時,在那個環海又窮鄉僻壤的鄉下,太公公和姥姥如何辛苦的背負著年幼的外公四處求醫,字裡行間都是對父母的感懷之意,即使親子闊別數十年,外公也白髮蒼蒼,思念卻絲毫不減。


 我想起小時候,外公某日興匆匆的在聖母瑪利亞的圖像旁掛上一張深褐色以表框的照片,教著我叫姥姥,對照片中乾瘦的女士問安,告訴她我是誰、今年幾歲、最愛做什麼。


 除了我們這些後輩,我從沒見過外公的家人,那張高掛在牆上的照片,或許是我最貼近外公血親的時候。


 因為外公好靜,我們也很習慣面對外公的背影,直到這兩年,外公大陸的親人陸續訪台,還有外公臥病在床時,我才體會到,外公是多麼寂寞。


 


◎番外篇


《偷糖記》


 我小時候是個比現在更大膽調皮的孩子。記得五歲時,街上開了一間大型超商,類似現在的「愛買」、「家樂福」,只是規模小了些,但對鄉下地方而言已是盛事一件。


 阿姨也帶著我隨鄰居去湊熱鬧。店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商品,但在我眼中只有一桶桶比我只矮一些、我都能栽進去的糖果桶子。嘴裡垂涎,卻知道阿姨是不可能隨便就買糖給我,因此也不敢主動討。


 直到發現阿姨的眼睛忙著欣賞,四周的大人也跟阿姨一樣看熱鬧,我無法克制心中的貪念,偷偷捏了顆糖握在手中。但拿了之後,卻受到心理的譴責,一面擔心被發現,一面又覺得在做壞事,反而不敢吃。


 回到家,阿姨發現我始終握緊拳頭,起先以為我是不是受傷,直到好說歹說我都不肯鬆手才知有異,開始拿出家法逼供。得知真相的阿姨氣極敗壞,教訓起我毫不容情,此後我不敢惹這位平時溫柔的阿姨生氣。


 隔早,外公上班前把我叫到庭院,屁股還發疼的我沒了大小姐脾氣,乖乖的聽著外公「做人要老師(實)」的嚴正訓導,一向疼我順我的外公都嚴厲待我,顯見此事非同小可,連呼吸都不敢太大聲。


 但外公大話說完了,臉色一變,矮下身子與我同高,對我說「以後想吃糖就跟阿公說,阿公會帶妳去買」,話裡的寵溺和被抽打過的痛處連成一氣,心裡直發疼,眼淚差點掉下來,外公只微笑拍拍我的頭,便瀟灑的跨上機車去上班。


 那天我站在院子裡哭了一段時間,直到上了小學,學會了「羞愧」這個字眼,才會形容當時的情緒。


 外公罹癌後,有天和大表妹聊天,不約而同提到上街買糖的往事,我們推測,其實阿公有張螞蟻嘴,和當時的我們一樣愛吃糖。


 


→番外篇居然寫得跟本篇差不多長……


→首圖是我外公房外陽台種植的辣椒,外婆一看還以為是青椒......


→寫完過了一天才發現,標題比內文還盪氣迴腸,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買│台北師大商圈.買la diseño的靴子要百思➹

原本我對這家店的印象很好,店內有許多有趣的玩意、獨具設計感的商品。即便是我很生氣的現在,我也還是覺得這間店值得一逛。 2009/10/24,老陳找我去逛師大夜市買老白的禮物,本來沒打算要買什麼,直到我看到一雙我頗喜歡的靴子,它有我一直在尋找的鞋底,加上外型簡單、顏色也合我意,便有了想買的心情。

作品.§0 寫在開始之前

這個專欄是因應課程要求而設,如果不是想要學分,我可能 拖 了好幾年 都不會動工。 任由這些雜亂無章、沒有條理的心得繼續留在腦袋中發酵。 不過,寫出來又何妨?或許還有被看見的可能。 在這次的作業中,我所做的不過就是結合我的觀察、打工心得、上課所學所寫的幾篇文章。 一方面是交作業,另一方面是自我的實踐與實驗。 此外也想透過痞客幫的功能,檢視文章是否具有實用價值。   (圖說: 「誰連結我」 的功能,可看出是透過什麼連結、關鍵字搜尋到此部落格)     這一次的主題 以移工、新移民族群 為主,目的是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所我觀察到的移工、移民。 當然我本身的了解也是不足的,起碼希望能做到「 正視自己心中的偏見 」的地步。 畢竟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的生活都太封閉了……。     以下是本次實驗的目錄 ㄩㄝˋ語課 (了解從認識開始) 他/她所身處的陌生世界 (台灣人的偏見)   越南女性都很瘦? (文化層面,含新聞比對)   從打外勞很好玩? (誇張事實) 從「我要休假」到「還沒休假」 (移工的血淚) 四方來春 (側寫四方報)   以後我成為記者的機率不高(有鑑於我的腳),但我想,繳了4年學費不能白費,就算是個小小的部落格,我還是想實驗看看自己所寫的東西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畢竟林宇玲老師都語重心長的要我們思考: 「我們作為記者,不論是拿筆或拿相機,究竟對這世界能做什麼有益之事?」 部落格,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場域,也許我會 就 這樣一直寫下去,透過我的眼、我的筆,寫出我所認知到的世界。 拜託請各位被我強迫或自願性觀看文章的人留言,讓我知道你們的想法,謝謝!(如果有錯字礙眼,也請幫我挑一下!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