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步道│花蓮秀林.春初犬伴行:平坦好走的砂卡礑步道

6-1


↑從砂卡礑步道入口處眺望,明顯可見傍溪而建。 


 原本在花蓮行首日就要走砂卡礑步道,下午抵達時,卻發現大批旅客塞住入口,也遍尋不到停車位,因此隔日七點便出門,走一段風光秀麗又好走的步道。


 


◎砂卡礑步道介紹


全長: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現在長度:到五間屋約2公里


時間:以個人來說約40分鐘來回


造訪日期:2014.03


鄰近: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開車1分鐘)、燕子口(開車6分鐘)、紅瑛茶坊民宿(開車5分鐘)


6-8


↑認真的伯伯。 


插播:台灣最美的風景


 在回程路上,約上午八點,看到一名穿著反光背心的伯伯沿路撿拾垃圾,雖不知是雇用人員或是志工,但他細心、認真,令人感佩,謝謝您維持步道的美麗與清潔。


6-2


↑十分好走的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步道沿溪而行,由於有樹木及岩塊遮蔽,我想夏天應該也十分涼水,有些路段也可看到步往溪邊的缺卡,應該有不少人被清澈的溪水誘惑,而去泡泡腳消消暑吧。


 6-3


↑其實比較困擾我的是這鐵釘,初次看到。 


 步道其實沿路風景很秀麗,有時是大石塊,有時是小石頭,路面寬度也可供機車通行,早上七點去走,至少也看到三台機車擦肩而過,幸好遊客不多,不影響心情。


 6-4


↑看似一線天,但寬度足以讓兩、三人通行。 


 不過也因為過於平坦,走久了稍嫌無聊,我們在返途中遇到陸客(聽口音猜測),還有人問「之後的路也跟現在差不多嗎?」貌似覺得無聊。


6-5


↑部分區域,確實可能撞頭,但身為地虎身高,我免驚!  


 我覺得,看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對於砂卡礑的步道,會更有感覺。這條路,原先是為了水力發電而逐,也是太魯閣族原住民的生活足跡,至今仍可看見族人在步道上販賣食物謀生。


 6-6


↑步道上拍步道。 


 以下節錄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對於步道的介紹:「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部落舊名為「砂卡礑」(Skadang)。距步道入口約2公里處的五間屋,舊名為「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斯維奇」(Swiji)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


 6-7


↑步道終點五間屋,有族人賣食物。 


 紅瑛茶坊民宿主人信哥說,以前能走到三間屋時,風景更美,不過因為風災還是水災,導致後面道路中斷,不再適合通行,因此我和Lucky也走至五間屋便折返。


 6-9


↑返程途中,看到旅客出沒。紅色橋的左側即有停車場。 


步道平坦好行,很適合親子或年長者輕鬆運動, Lucky家的公主犬Fi也很雀躍,幾度暴衝,差點累死沒體力的我。


 6-11


↑步道口,需沿梯子往下。 


若在花蓮的時間有餘裕,不妨可來這條清涼好走的砂卡礑步道。


 6-12


↑推測應是砂卡礑溪與立霧溪交會處,涓涓細流為砂卡礑溪。 


→不認識植物和昆蟲、動物,走步道其實少了很多趣味。


更多我的運動→請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高雄美濃.花生豆腐、粄條與香蕉冰

「 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獨特,像粄條、米苔目,或是發粿,但是將花生與米結合的傳統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別,除了吃原味,淋上醬油膏、撒蔥薑蒜末,或加上用蒜頭爆香的蝦米、菜脯與碎肉,甚至當成甜點,都各有好滋味。 」光看 洪震宇 的《 旅人的食材曆 》中這段描述,就讓我口角生津,可惜找遍台北住處附近菜市場,難求花生豆腐。   後來上網 google作法,發現 這篇文章 ,更讓我迫不及待想撲到美濃一嚐究竟(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到菜市場去)。

買│台北師大商圈.買la diseño的靴子要百思➹

原本我對這家店的印象很好,店內有許多有趣的玩意、獨具設計感的商品。即便是我很生氣的現在,我也還是覺得這間店值得一逛。 2009/10/24,老陳找我去逛師大夜市買老白的禮物,本來沒打算要買什麼,直到我看到一雙我頗喜歡的靴子,它有我一直在尋找的鞋底,加上外型簡單、顏色也合我意,便有了想買的心情。

作品.§0 寫在開始之前

這個專欄是因應課程要求而設,如果不是想要學分,我可能 拖 了好幾年 都不會動工。 任由這些雜亂無章、沒有條理的心得繼續留在腦袋中發酵。 不過,寫出來又何妨?或許還有被看見的可能。 在這次的作業中,我所做的不過就是結合我的觀察、打工心得、上課所學所寫的幾篇文章。 一方面是交作業,另一方面是自我的實踐與實驗。 此外也想透過痞客幫的功能,檢視文章是否具有實用價值。   (圖說: 「誰連結我」 的功能,可看出是透過什麼連結、關鍵字搜尋到此部落格)     這一次的主題 以移工、新移民族群 為主,目的是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所我觀察到的移工、移民。 當然我本身的了解也是不足的,起碼希望能做到「 正視自己心中的偏見 」的地步。 畢竟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的生活都太封閉了……。     以下是本次實驗的目錄 ㄩㄝˋ語課 (了解從認識開始) 他/她所身處的陌生世界 (台灣人的偏見)   越南女性都很瘦? (文化層面,含新聞比對)   從打外勞很好玩? (誇張事實) 從「我要休假」到「還沒休假」 (移工的血淚) 四方來春 (側寫四方報)   以後我成為記者的機率不高(有鑑於我的腳),但我想,繳了4年學費不能白費,就算是個小小的部落格,我還是想實驗看看自己所寫的東西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畢竟林宇玲老師都語重心長的要我們思考: 「我們作為記者,不論是拿筆或拿相機,究竟對這世界能做什麼有益之事?」 部落格,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場域,也許我會 就 這樣一直寫下去,透過我的眼、我的筆,寫出我所認知到的世界。 拜託請各位被我強迫或自願性觀看文章的人留言,讓我知道你們的想法,謝謝!(如果有錯字礙眼,也請幫我挑一下!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