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1的文章

食│台北中山.湯很醇厚的首爾傳統韓國料理

    這篇食記也是2011年2月的事情了,是很享受韓式美食的Bailbear帶路,位在我從沒去過的雙城街,步行約一分鐘就可以到晴光夜市,算是美食雲集之處(吧)。

不是你的錯

鎮日和白血球、體溫為伍,阿公似乎習慣半月在家、半月在醫院度日的遷徙生活。癌細包在他體內肆虐,每隔三周,阿公入院輸入像外星人血液般的藍色化療藥物,對抗未經允許暗自茁壯的腫瘤,以80多歲之姿,奮勇抵禦病魔入侵,其身影偉岸,怯弱的我望塵莫及。 醫師和家人早一步知道阿公的身體出狀況,因阿公年紀老大,醫師建議莫說詳情,以免刺激老人。初赴醫院,阿公面上青黃,故作輕鬆地說:「醫生說腸道裡有息肉,要開刀拿掉。」他好像在說服自己相信似的,不住的說「只是息肉、只是息肉」,連向來心直口快的阿嬤大聲的在阿公耳邊說:「醫生說你生癌。」也恍若未聞,又對接連來探視的親人說自己長息肉。 第一次開刀,見到許久未見的親戚。阿公是隻身來台的榮民,來探視的都是阿嬤的弟弟妹妹,水果禮物不離手,阿公卻無福享用,一邊客氣地說小病不用大費周章來看,一邊又殷殷囑咐中秋節要慶祝他兩夫妻結婚五十周年紀念日,從過年開始掛在口邊,懸念未曾斷過。 手術後,阿公累極,身心歷經浩劫,曾任護士的他,幾經斷層掃描、正子造影檢查,不會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不只是長息肉那般簡單。他在病床上兩手摩娑,坐著他數十年如一日的簡單氣功,喃喃自語:「為什麼會這樣?哪裡出了問題?」他平日保養有道,早睡早起、飲食正常,平日素喜教導我們這些不成材的小輩做外丹功、氣功,早年行動自如時更以慢走為運動,書桌上滿滿好幾冊都是從報章雜誌上剪貼而成的健康資訊,櫥櫃裡滿滿是保健食品,藥物也都貼好使用期限。 他苦思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遊│新北深坑.深坑半日遊之老街感嘆

手術前突如其來的想出門走走,想甩脫既深又重的罪惡感。不過事實證明,即使步行運動所產生的腦內啡,及郊外令人心曠神怡的綠意,依舊無法消除心靈業障。 不過,此行讓我發現,沒有伴的市郊小旅行,也可以愜意愉快。 ↑大正年間的巴洛克建築風格與閩式騎樓,造就美麗的圓拱。

遊│台南北門.從北門口看日出夕落

    你期待一座大型公共藝術作品是以什麼方式存在?讓人摸不著頭緒「這是要幹嘛」?讓人驚呼「好美」?或是,讓人難忘、成為當地的地標? 台灣(特別是台北)其實是一個充滿公共藝術作品之處,在捷運站內外、在百貨公司前,都能看到這些身負美化環境大任的藝術大作,有些充滿與環境配合的巧思,或是出於藝術家本身的哲思,或是具有和民眾互動的可親近性,皆成為點綴空間的魔法。 

捏陶記

↑猜猜哪個是我做的?  這已經是2010年3月的往事了(遠目),想起那次體驗,心情依然很好。  因安西就讀藝術大學的關係,認識一對女方會捏陶、男方拍紀錄片的情侶。我也拜此之賜,在開完刀、過完年,仍得撐著柺杖的初春,來到他們頗具藝術氣息的蝸居玩手拉坏。

三件妙事

因近日得了「在家就不想出門,出門就不想回家」的病,這天出門純粹是受母所託幫忙顧店,沒想到倒碰上了幾件妙事。

食│台北松山.平價吃到飽的泰鼎泰式料理(光復店)

這篇食記拖了非常久,從冬天吃完到了適合吃泰國菜的夏天才挖出來,不過說也奇怪,近一年來的聚餐,除去我個人偏愛的麻辣鍋,幾乎就是約吃韓式料理或是泰國菜,而韓式料理比例又壓倒性獲勝。 泰鼎泰式料理主打吃到飽,菜單上所有菜色皆可無限加點,當天午餐約會,一人花費約3百出頭,想吃泰式料理又不想花太多錢,泰鼎或許是個好選擇。

一切都是為了自己?

「你不一定要結婚,但應該要試試當母親的感覺」 老媽的這句話,讓不少朋友覺得我有個很酷的媽媽。她並非抱著想抱孫、傳宗接代的渴望如此建議我,而是認為身為一個生理性別的女性,應當體驗老天給予的獨特禮物。 兩個堂姊陸續結婚生子,看著以前帶著我成天野、用鬼故事嚇得我夜不能眠、大姊威嚴十足的小美姊,會用溫柔的表情餵小外甥吃飯;而成熟穩重、僅大我一歲的小嵐姊,從小外甥女出生前,便逐步規畫她的未來,且讓親友能透過網路參與她的幸福,看著小妤兒一步步成長......這都讓我察覺,「母性」果真是女人的天性。 從小學開始,我就抱著不婚、不生主義,成為情婦,不須為家庭著想且仍保有自己的空間;或是在事業有成後,吆喝單身同性友人一起去日本逛牛郎店;當個最棒的乾媽、阿姨、姑姑;這些都是讓我光想都覺得快活的念頭,身為一個「懶得當人」的人,要負責他人的人生,實在太沉重。 表妹們和我年紀差距頗大,家族出遊時,偶爾我會兼任保母。二表妹尤其黏我,好幾年前她寄居我家時,阿太(音同客語對曾祖母的稱呼)辭世,要將兩三歲的二表妹留在外婆家,但二表妹愛哭鬧,只有當時還是國中生的我能治得了她,我因此沒去阿太的家祭。我是喜歡小孩的,也喜歡跟小孩相處,自從當了阿姨,逛街時也特別著迷於小人用品。但我對小孩有耐性、喜歡嬰幼用品,與其說是女人的天性,不如說是好奇、覺得有趣,以及出於「我只是暫時照顧」的心態。 「一輩子為了另一個人牽腸掛肚」這件事其實令我背脊發涼,除了因個人自私,不想被孩子限縮了個人空間之外,懷著對未來環境的擔憂,實在不希望孩子活在一個陽光、空氣、水都不再免費的世界。 不過在恰巧順從了「妳怎麼還單身」的主流交了男友後,我開始有「因為愛一個男人而願意孕育他的後代」的想法。而到了生育精華時段(24到28歲),並浮現「年齡自覺」後,偶爾也會思考生育之於女性的意義。 雖然我並不覺得生育是女性的天職、女人的人生因生育而完整,也不覺得父親的角色比起母親較不重要,但我想懷胎與生產是無可取代的經歷,即使抗拒成分比接受比例還高出非常多,媽媽的話仍有些說服我。(事實上,愈是覺得自己是不生主義者,就愈常思考生育問題) 同時我也感謝老天賦予我的性別,讓我有機會體驗「孕育」的獨特。     生育的自主權   加上今年才開始浮現「年齡自覺」,即便我外表仍像小孩,但生理機能已在巔峰期,接下來便會逐漸走下坡了   →3月多和小學同學吃飯,林吱吱說